深交所在最新内部文件中强调,主板申报企业在行业代表性论证时,原则上不支持以区域市场数据作为依据。
2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深交所下发了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7期(总第49期)(简称《审核动态》),通报深市发审总体情况、发审政策动态、发行上市监管动态以及现场督导案例等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深交所在《审核动态》中,分享了四起不符合创业板/主板定位的典型审核案例。尤其是在主板申报案例中,深交所强调,论证自身行业代表性时,原则上应当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合理选择细分行业,使用权威机构数据论证,且论证时原则上不能局限于区域市场,而应当立足于全国或全球市场。
“本文分享的案例不等同于审核标准,保荐人需要根据每个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独立的专业判断,切勿片面解读、简单套用。”深交所还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审核透明度,将陆续发布深市首发申报企业板块定位典型审核案例,帮助市场主体加深对板块定位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推动高质量申报。
主板申报不支持以区域市场数据作为依据
关于主板定位的典型审核案例方面,《审核动态》列举了两个已撤回案例。
案例一中,某主板申报企业C公司99%的收入来自其所在地级市,受发行人主要产品特点影响,主营业务存在产品运输范围受限且运输成本高、辐射半径窄、新区域经营资质难以获取、跨区域经营难度较大等特征,所在行业当地市场总规模不足15亿元且后续难以增长,发行人的经营规模、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等在整个行业中不突出,与同行业已上市公司相比差距明显。
案例二中,某主板申报企业D公司为天然气销售企业,业务开展需获得特许经营权,经营集中在特许经营权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发行人市场占有率在当地排名第二,但管网覆盖面、员工数量等经营规模指标在全国排名不靠前,销售量占我国当期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比重不足0.03%,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深交所在《审核动态》中强调,实务中,发行人和保荐人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审慎评估主板定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把握:
一是对于主营业务区域性特征较强、业务拓展难度较大且市场空间有限、经营规模在行业中不具备优势地位的企业,应当审慎评估主板定位。比如,前述案例中,发行人C与发行人D自身经营规模偏小且业务拓展难度大,受自身资质和技术、所在行业空间的限制,较难在行业内获得较高地位,也较难在经营规模上取得突破,且经营规模、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等在当地和整个行业中不突出,与同行业已上市公司相比差距明显,经综合判断,发行人不符合“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要求。
二是论证自身行业代表性时,原则上应当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合理选择细分行业,使用权威机构数据论证,且论证时原则上不能局限于区域市场,而应当立足于全国或全球市场。
深交所以列举的前述案例阐释道,针对发行人C与发行人D的主板定位,深交所表示,审核中重点关注三方面:第一,论证行业代表性时所选“行业”是否合理,选取行业时原则上应当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细分,但细分市场仍应具备一定规模。第二,所使用的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实务中尽量使用主管单位或者行业协会出具的官方数据,如无法取得相关数据的,可以考虑使用具有公信力、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数据。第三,论述自身行业地位时是否立足全国或全球市场,主板上市的企业应当经营稳定,具备面对全国或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原则上不支持以区域市场数据作为依据的论述,如“在某市排名第二”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深交所案释板块定位:主板申报不支持以区域市场数据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