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生意不好做了! 中免:海南封关影响未卜,有税业务“拖后腿” | BUG

中国中免近日交出了一份令人唏嘘的成绩单。

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74亿元,同比下降16.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7亿元,同比下降36.44%。这是中免继2022年利润腰斩后,再度业绩“崩塌”。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年报数据看,中国中免业务有继续恶化的迹象。

而中免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也就是说,海南将在2025年底前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作为中免免税业务的“半壁江山”,海南免税市场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中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尚无法准确评估海南封关对公司的影响,因为尚未收到具体的政策细节。对于备受关注的海南其他商店运营与免税店的不同之处,该人士同样表示,“未来还有多大优势,还要等实施细节公布”,今年中免也会加大商品布局,不管是商品品类还是品牌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汰换。

(中国中免2024年年报主要数据)

(中国中免2024年年报主要数据)

免税店里一半顾客在比价

“免税店里没有感觉到人山人海、排队,大概有一半顾客在刷手机,在比价”,一位从三亚免税城归来的消费者这样说。

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中免2024年上海地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02%,海南地区降幅则高达27.13%。年报还引用了海口海关的数据,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30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3%;购物人数568.3万人次,同比下降15.9%;购物件数3,308.2万件,同比下降35.5%。

(中国中免2024年年报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中国中免2024年年报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海南市场一直是中免的重要支柱性市场,出现这样的业绩下滑,令人担忧。年报认为,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承压与台风“摩羯”自然灾害、出境消费分流、国货品牌挤压免税市场份额以及客群更加追求性价比等因素有关。

值得注意的还有,中免海口免税城2024年出现了大额亏损1.76亿元,和去年相比业绩下滑很大。2023年海口免税城还有3299.43万元的归母净利润。

对此,中免内部人士表示,今年是海口免税城开业的第二个完整年度,客观来说,海口不管是游客还是商务人士,流量都不如三亚,“一方面没有那么多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就是消费需求有些疲软。”

文旅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免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购买力不足导致免税品需求下降或转向替代品;二是部分需求被海外消费所吸纳。

值得关注的还有与年报同时发布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告,中免及下属子公司共计提存货跌价损失人民币约7.42亿元,主要为长库龄、临期或过季的香化、精品等库存商品。2023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约6.38亿元。2024年比2023年的计提增加超1亿元。

“计提中,香化占大头,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各大平台都做香化,基本上是每年提。”中免内部人士表示,有的商品计提是现在卖可能还没有进货成本价好,还有一些是临期的或者已经不流行的,包括香水化妆品,还有箱包、服饰等。

而年报显示,2024年中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下滑47.51%,中免表示,这主要是销售收款减少所致,但这个下降幅度远远超过了营收下降幅度。中免的资金链正在承受比之前更大的压力。

有税业务拖累,封关后前途未卜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海南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步骤,标志着全岛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这一变革对海南免税行业的影响深远,涉及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多税种重构。

“海南封关后,离岛免税政策需重新定位,如果保留,由于税制的简并,商品定价必然降低。但由于非离岛免税进入内地,原则上需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所以对中免的具体影响不好判断。”分析人士表示,关税方面,封关后岛内消费进口商品直接免征关税,离岛进入内地需补缴关税,对于现有离岛免税保留现有额度,但商品范围可能缩减;增值税与消费税方面,封关后将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合并为销售税,税率设定在5%~10%区间(预计最终税率约7%)。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进口环节税。

封关将对离岛免税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进一步落地的政策细节还未明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透露,封关以后的免税购物怎么做,正在研究,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中免内部人士坦言,封关对公司免税业务的影响如何还不好说,会做好有关工作。

对于如何提升海南市场营收,中免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举行了很多促销活动,包括跟酒店、演唱会合作,利用人流的大幅聚集,主动去邀请一些高端客户做活动等等,也有专门的会员分析团队,针对当前的消费形势变化进行调整,比如,针对银发族旅游,增加主动健康管理类的商品,还有一些运动户外商品,还有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潮流IP等。

“不管是在对外推广上,还是在商品布局上,也做了很多努力。2025年还是会进一步加大,不管是商品品类,还是品牌的调整和汰换,也积极跟政府去争取一些政策支持。”上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还谈到,目前不仅是免税,其实公司在有税渠道也进行了布局,包括三亚二期,还有将来和泰国合作的项目等。

但有税业务的生意其实更难。中国中免的线上业务即所谓“有税商品销售”,占公司营收比重30.27%,已经连续两年出现收入下滑,跌幅从2023年的20.12%扩大至2024年的23.49%。

2024年四季度,中国中免实现毛利润38亿,毛利率从上季的32%继续跳水到28.5%,毛利率已季度三连跌,且跌幅呈扩大的趋势。其中,主要是有税业务导致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下滑。中免2024年下半年内有税销售的毛利率从上半年的17.4%,腰斩式跳水到了仅8.9%。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免推出不受免税口岸限制的有税销售业务,当时是“救火队员”现在成了“罪魁祸首”。现在线上竞争太激烈了,各种跨国电商平台、各种“海淘”纷纷打价格战,中免没什么优势。相比之下,免税业务虽也在离岛免税的拖累下依旧负增长,但随着机场等渠道的复苏,和离岛免税低基数期的到来,应当能更快走出负增长泥潭。

后有追兵,前有岔路,有人一言以蔽之,“中国中免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免税这个生意不好做了。”

花花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免税生意不好做了! 中免:海南封关影响未卜,有税业务“拖后腿” |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