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
1月11日,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会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深入分析了财政与货币的关系,并提出财政政策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刘尚希表示,财政赤字、债务的功能早已超出了财政属性,其内在的金融属性日渐凸显。财政要有金融思维,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为全球提供优质的人民币资产,其底层资产就是国债。
“财政与货币其实是一体两面。”刘尚希指出,财政是现代信用的母体。在信用货币时代,国家信用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而财政的征税权支撑着国家信用。
刘尚希指出,财政收支过程即货币流通过程。一方面,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财政资金进入国库,相当于等量基础货币从经济中收回;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国库现金等财政资金从国库拨付,相当于等量基础货币投向经济。
刘尚希指出,财政已成为另一个隐形的“货币水龙头”。财政收入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具有紧缩效应,财政支出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具有扩张效应,其净效应取决于是财政盈余还是财政赤字。从时间维度来看,若财政盈余扩大,则是紧缩效应增强;若财政赤字缩小,则是扩张效应减弱,也可视为时间维度上的收缩。
刘尚希认为,财政赤字、债务的常态化,是财政金融属性外在化的表现。赤字、债务常态化,其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反映出通过财政方式来投放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需求源自于宏观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
“公共风险改变了货币状态。”刘尚希表示,在公共风险水平上升、大众预期转弱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大幅度下降。“这就需要财政一方面供给货币,另一方面控制公共风险,为货币政策创造空间。”
刘尚希指出,财政赤字、债务的功能早已超出了财政属性,其内在的金融属性日渐凸显。政府财政出现赤字和发行债券,不仅是满足政府融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满足货币需求提供新的货币供给机制,以及为金融市场提供无风险资产和定价基准。
他进一步指出,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因此国债发挥了三重功能:一是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是金融定价的基准。二是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载体,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中被使用。三是作为铸币税转移和财政的载体,把与经济需求相适应的增发货币转移到国库。
刘尚希表示,在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经济金融化,货币、铸币税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政金融问题,也是一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必备条件。铸币税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获得的收入,是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若发行国际货币,则还可获得全球铸币税。“为此,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财政。”
刘尚希表示,金融强国要具备的第一大核心金融要素就是强大的货币,这就要求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因此,财政要有金融思维,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为全球提供优质的人民币资产,其底层资产就是国债。“只有当中国国债成为优质的全球性资产时,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性。”
刘尚希表示,本国货币国际化,意味着可以从全球获取铸币税。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获取全球铸币税也越多,金融的国际竞争力也越强。一个国家的金融竞争力代表一国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分配风险的能力,这需要国债这种金融工具来加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刘尚希:只有当中国国债成为优质的全球性资产时,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