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20周年丨纪录片《巴金》:一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坚守

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12月24日,人物纪录片《巴金》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据悉,纪录片《巴金》于12月17日至20日播出,此前,该片曾荣获第32届金鹰奖最佳纪录片荣誉。《巴金》以创新的三维叙事方式重新构建了巴金的形象,向观众深入展现了他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和精神追求。

_毛泽东诞辰120周年_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

活动现场

研讨会中,与会专家认为,《巴金》全方位地搜集、钩沉、发掘有关巴金的文献资料,为还原真实的巴金奠定了厚实的影像文献基础,具有文献史料价值。该片着重反映如巴金这样的知识分子对理想与良心的坚守,并以大历史观重构巴金人生际遇和文学创作历程,着力发掘其中跨越于文学之上的更加雄阔而深厚的文化蕴涵。

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_毛泽东诞辰120周年_

《巴金》剧照

走过巴金的来时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一部导演张培培介绍,巴金这个语文课本中屡屡出现的名字,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存在,在今天或许在人们的记忆中如风过水痕。“如果说历史会如云烟,如风尘一般远去消隐,而精神却可以持久发电,转化为时空中的能量,巴金就有这样的能量,纪录片《巴金》也在始终传达这样的能量。正如遥远夜空中的巴金星,巴金也始终带着他一生的探索,热情,呐喊,真诚照亮我们的前路。”

摄制组正是把握了巴金这样的一种精神气质,并努力跟随着巴金的脚步探寻他的人生轨迹,采风及拍摄时,摄制组的脚步历经成都正通顺街,桂林被轰炸的独秀峰,上海宝光里,贵阳花溪憩园,还有巴黎、日本、俄国等巴金途经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些拍摄地,创作人员并没有做任何打扰,平实的记录下曾经影响过一位文学大家的地方它们今天的样貌。

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__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摄制组在国外拍摄

“在近乎冗长的朴质的拍摄和探寻叙述方式里形成一种意在画外的人文张力。这些没有过分追求构图完美的记录手法,一种少即是多的返璞归真,呈现出追求客观公正的记录者的真实表态,这些去掉了装点与矫饰的画面呈现,实现了与巴金本人说真话的创作风格的内在统一。”张培培说。

张培培说,虽然为了保持纪录片的规范性不得不删去很多“闲笔”,但是纪录片中创作者所引述的罗曼罗兰,赫尔岑、卢梭、托尔斯泰等的表达不变,展示了文学的传承性。“在纪录片中,有一条主线就是巴金对鲁迅的尊重与精神传承,这一承袭自五四的批判传统中的高亢呐喊,始终激励着巴金。”

_毛泽东诞辰120周年_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

《巴金》剧照

捕捉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

《巴金》的总导演王俊杰说:“拍摄《巴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精神的朝圣,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观众不仅了解巴金的生平和成就,更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深度和精神的力量。《巴金》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漫长和艰辛的文化苦旅。”

王俊杰介绍,六年的时间中,大家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外三十多个城市,累计行程超过42000公里,查阅文字资料超过四万字,每一个细节的复原,每一段文字的提炼,都凝聚着专家学者和团队成员一百多人的心血。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无数的挑战,如何真实还原巴金的生活状态,如何准确捕捉他的思想轨迹,如何让观众在影像中感受到巴金的精神魅力,这些问题曾经困扰着我们,但是也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我们深知只有深入挖掘巴金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展现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除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还采访了巴金的亲人朋友,以及巴金的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挖掘他生命的细节和精神内核。”王俊杰说。

毛泽东诞辰120周年_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_

《巴金》剧照

在叙事结构上,纪录片《巴金》真实客观地展示了巴金儿时过往,求学经历,爱情婚姻,创作道路,人生轨迹,凸现其文学成就,人格高度,道德魅力,人性光辉,爱国情操,每一个切面都独立成片,却又在情感与思想上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多维的巴金形象。

“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力求实现叙述与表述的融合。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史料与情感化的镜头语言将巴金的生命轨迹和精神温度呈现给观众。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注重捕捉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瞬间。无论是巴金在书桌前沉思的身影,还是他与妻子萧珊温柔对视的眼神都成为我们镜头下的珍贵的画面。”王俊杰分享道。

“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巴金精神的伟大与不朽,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觉醒。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走进巴金,理解巴金,并在他的思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迪乃至生命的色彩。”王俊杰说。

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__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巴金》剧照

既见巴金又见历史

研讨会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闫少非表示,该片深刻展现了巴金直面内心与时代的坦诚、对真理与人性的执着追求,用交叉式的结构构建了巴金的生命全景,有层次、有章法、有节奏地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在真实中体会艺术的震撼。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认为纪录片《巴金》通过文献与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巴金的精神世界,更深刻展现了所处时代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氛围。片中对时代背景的深度再现,让观众既见巴金又见历史。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认为《巴金》的成功在于以雄阔的视野,以跨文学的大历史观重构巴金人生际遇和文学创作历程,着力发掘其中跨越于文化之上的更加雄阔而深厚的文化蕴含,展现出这部纪录片独特的文化精神。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纪录片《巴金》通过影像艺术深刻展现了巴金作为文学巨匠的精神内核,诗意的叙事风格传递了哲理与现实的映照,赋予观众对于巴金精神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巴金的致敬,更是对文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入探索。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纪录片《巴金》通过家国叙事生动刻画了巴金的精神成长史,打破了观众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单一认知,并在时空、内容和文学性构建上进行了成功探索,为观众提供了全面且深刻的艺术体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从《家》《春》《秋》,到晚年的《随想录》,巴金完成了从文学家到思想家,到文化反思大家的成功转换。文学是使电视艺术作品获得文学性和美学品格的基础,年轻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要主动吸取文学思维的营养,把它转化为电视艺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纪录片《巴金》展现出巴金作为在各种思潮的撞击漩涡中成长过来的作家所具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巴金诞辰120周年丨纪录片《巴金》:一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坚守